Wednesday, July 1, 2020

【健康资讯】什么是心脏病(冠心病)?



当含有氧气的血液发生心脏病发作的部分心肌突然阻塞,使心脏得不到氧气。如果血流量不恢复快,心脏肌肉的部分开始死亡,心脏功能丧失,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心脏病。
心脏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头号杀手,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将危及患者生命安全。
心脏病是男性和女性的头号杀手。如果在心脏病的早期,及时发现疾病,及时进行有效的营养治疗,就可以避免心脏病对健康的威胁,维护机体健康。


冠心病

冠心病也称为冠状动脉疾病,它是最容易引起心脏病的一种疾病。


人体中富含氧气的血液都是通过动脉,将其输送到心脏等其他需要氧气供应组织器官中。冠心病是一种状态,一种蜡状物质称为冠状动脉内斑块的建立。如果斑块长时间积聚在动脉,必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。

如果心脏血管堵塞不能得到快速治疗,心脏肌肉的部分动脉开始死亡。健康的心脏组织疤痕组织所取代。这心脏损伤可能不是很明显,或者它可能引起严重或持久的问题。


心脏病发作的常见原因是严重的冠状动脉痉挛(紧缩)。通过动脉的痉挛切断血液流动。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能发生在不受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。


心脏病发作前的症状

由于许多人不知道在心脏病发作有什么症状,导致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。心脏病发作最常见的症状包括:

1、胸部疼痛或不适:

大多数心脏病患者都会有中心或左边的胸部不适症状。不适通常在持续几分钟后消失,患者常常感觉到心脏压力、挤压、或疼痛,也有可能感觉像胃痛和消化不良等。

2、上半身的不适:

你可能会感到疼痛或不适的一只或两只手臂,背部、肩膀、脖子、下巴,或胃的上部(肚脐以上)。

3、呼吸不适:

呼吸不适可能是最明显的症状之一,胸部疼痛不适或者做一点体力活动的时候,都会有呼吸短促的症状发生。


冠心病和心脏是威胁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,每年有近200万人死于心脏病。及时发现冠心病,尽早治疗是降低心脏病威胁最有效的方法。

【健康生活】每个年龄,不可忽视的体检项目,必看!





随着观念的改变,不少人已经养成了每年定期体检的健康习惯。可是检查项目那么多,怎样才能选到最适合自己的体检套餐?去医院做了一大堆检查,体检报告却看不懂……关于体检,你还有哪些关心的问题?本期,康康和大家说说和体检有关的那些事儿。

20岁-70岁+,各年龄段该查点啥?
体检要因人而异,不能一刀切,也无需盲目求多求全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,在各个年龄阶段,着重要做的体检项目也是不一样的。
20岁,正常体检即可
体检最好从20岁就开始,因为20岁起就可以观察到某些疾病的危险信号,以便早发现、早治疗。
20多岁,很多人会经历入职体检,这可能是人生的第一次全面体检,会检查出一些先天性疾病以及早期肿瘤。比如对所有男性,尤其15-39岁的男性来说,睾丸癌都是高发的,从发生睾丸癌到发生淋巴结转移平均需3个月时间。

 30岁,注意避“糖人”
血糖、血压的异常,很多都集中在35-40岁这个年龄段,当然,年龄越大,越是高发。
糖尿病典型症状“三多一少”(即吃饭多、喝水多、排尿多,体重减少),主要出现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。这类患者会日渐消瘦,所以即使不胖的人也应该至少每年测一次血糖。

40岁,关心心血管疾病
40岁确实是心脏疾病多发的年龄,到50岁就是一个高峰。病房里,除了一些20多岁先天性心脏疾病患者外,最年轻的心脏病患者,就是从这个年龄段开始。40~50岁肌肉群会减少10%,同时新陈代谢也开始减缓,肥胖几率增加。脂肪堆积导致心脏病、糖尿病、脑卒中风险随之翻倍。

50岁,提防“骨脆脆”
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。我国目前50岁以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约6944万人,其中女性患者的数量大约是男性的3倍。背痛、身高缩短、驼背等症状易被中老年人视作身体老化应有的常态而被忽略。这个时期检查骨密度、关注骨健康是有必要的。

60岁,要“看耳朵”
除了骨密度、癌症等筛查外,最需要注意的是,眼部检查以及耳朵听力筛查,如果出现耳垢或者感染应该立即去医院。
其实从50多岁起,人的听力就开始下降了。上了年纪的人,如果有耳垢,容易引发感染。如果老人自己掏,搞不好还会引发鼓膜破裂。所以,一定要去医院,在内窥镜下“吸”出来。一般来说,老年人的耵聍特别容易积累,所以感染的几率相对较高。

2
妇科体检很重要
妇科体检的作用就是对一些妇科疾病做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。建议每年做1~2次。以下这些就是必做的检查项目↓↓↓
乳腺检查
乳腺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乳腺疾病,尤其是乳腺癌。对乳腺的常规检查方法是触诊、X线或彩超。

建议20岁以上的女性,每月自行检查一次,可以采取看、摸、挤的方式,查看乳房是否有肿块,乳头是否有溢液以及乳房皮肤是否较以往有所改变等。年龄在20~40岁的妇女,每2年至少要接受医生检查一次。40岁以上的女性,每年进行乳腺检查时,要有一次乳房X线的摄片,并有效保存,作为日后医生检查时的对照。
子宫检查
妇科检查中,宫颈的检查必不可少。主要查看宫颈有没有炎症、糜烂等。建议每年定期做一次宫颈涂片检查,如果连续三年检查完全正常,可改为每两年检查一次。
卵巢检查
卵巢癌可发生在任何年龄,其死亡率居妇女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之首。此疾病早期无任何轻化趋势,有80%的患者被确诊时已发展为可扩散的浸润癌。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是目前推行较广的检查方法,包括触诊、内窥镜、实验室检查、彩超等。一年一次的卵巢彩超检查,是早期发现卵巢癌的唯一方法。特别提醒有妇科肿瘤家族史的女性,更应积极就卵巢进行体检。

3
这些肿瘤指标值得关注
在体检报告中,让人最心惊肉跳的便是免疫肿瘤指标,这是跟癌症紧密相关的几个指标。可是,这些指标有时也会跟人开“玩笑”:受很多因素的影响,有时候甚至隔几天,测量数据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。随着肿瘤发病年龄的逐渐年轻化,建议30岁以上人群每年都要进行肿瘤筛查。
常见的肿瘤标志物
临床上多用AFP、CEA、CA125、CA199、CA153等肿瘤标志物判断疗效和监测复发。临床可通过对肿瘤标志物治疗前、后及随访中浓度变化的监测,来了解肿瘤治疗是否有效,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,对于体检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,虽然不用过于恐慌,但需要定期复查,监测指标的数值变化。

如果这几项指标的检测值都高出正常范围,则提示体内存在肿瘤;但肿瘤五项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60%~80%左右,故单纯一项指标的增高,并不能断定体内一定存在肿瘤,需进一步检查确诊;同样,若五项指标都正常,也并不一定代表体内一定没有肿瘤,只是肿瘤存在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。这只是一个参考而已,具体还是需要详细检查。

【健康资讯】99%的血栓无征兆




血栓就像是游走于血管内的幽灵,一旦堵塞血管,会使血液的运输系统瘫痪,其结果是致命的。而且,血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、任何时间,严重威胁着生命健康。


血栓是最“沉默”的杀手


无论是哪里的血管堵了,都有着一个共同的“凶手”———血栓。

血栓通俗地说就是“血块”,它像塞子一样堵塞了身体各部位血管的通道,导致相关脏器没有血液供应,造成突然死亡。


血栓在脑部血管产生就导致脑梗


血栓在冠状动脉产生就形成心梗



血栓堵塞到肺部就是“肺栓塞”


与血栓有关的疾病,像心肌梗死、脑梗塞、下肢血管病等,都是血栓对人体造成的严重伤害。

最令人震惊的是,99%的血栓是没有任何症状及感觉的,甚至到医院心脑血管专科做常规检查,血脂、血压、心电图等一切指标正常,却在人们不知不觉或自以为心脑血管没问题的情况下突然发生。

99%的血栓没有任何征兆!
静脉血栓更是“隐形杀手”


血栓性疾病包括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,动脉血栓相对更常见一些,但静脉血栓曾经被认为是少见病,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。

1、动脉血栓:心梗、脑梗的根源

我们最熟悉的心梗、脑梗的根源就是动脉血栓。

目前国民心血管病中,出血性卒中有所下降,然而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持续快速上升,其中,最明显的就是心肌梗死!

而脑梗和心梗一样,以高发病率、高致残率、高复发率、高死亡率而臭名昭著!

2、静脉血栓:“隐形杀手”,无症状

“血栓是全球前三位的致死性心血管疾病——心肌梗死、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共同发病机制。

前两者的严重程度已被公众广泛了解,虽然静脉血栓栓塞症位列第三大心血管杀手,但遗憾的是公众知晓率却很低。”

静脉血栓被称为“隐形杀手”,最可怕之处就在于绝大部分的静脉血栓没有任何症状。

静脉血栓形成有三大主要因素,血流缓慢、静脉壁损伤、血液高凝状态。
静脉曲张的患者、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者、感染的患者、长期久坐久站的人、孕妇等都是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。

发生静脉血栓后,轻者静脉出现发红、肿胀、发硬、结节、痉挛性疼痛等症状。

严重者发展为深静脉炎,患肢皮肤出现褐色红斑,继而紫暗红肿、溃烂、肌肉萎缩坏死,周身发热,患肢剧烈疼痛,最后可能面临截肢。

另外如果血栓游走到肺,堵塞肺动脉而成肺栓塞,会危及生命。


记住一个字,血栓不上身
一生无栓!


“事实上,静脉血栓是完全可防可控的。”

世界卫生组织提醒,连续4个小时不运动就会增加患静脉血栓风险。所以,要远离静脉血栓,“动”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。


1、长期久坐不动:最容易诱发血栓

过去医学界认为,乘坐长途飞机与深静脉血栓发病关系密切,而最新研究发现,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也已成为发病的一大诱因,医学专家把这种病称作“电子血栓”。
坐在电脑前90分钟以上,会导致膝部血液流动减少50%,从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几率。

伦敦血液病学专家贝弗利·亨特教授建议,使用电脑1小时就应该休息片刻,起身走动,伸伸胳膊踢踢腿,活动踝关节,拉伸小腿肌肉。
树立“久坐不动易患血栓”的观念,在生活中改掉“久坐不动”的习惯,是预防血栓必备方法!


2、走路:动起来,从头到脚防血栓

1992年,世界卫生组织指出,走路是世界最佳运动之一,既简单易行,强身效果又好,不论男女老少,什么时候开始这项运动都不晚。

美国心脏学会奠基人怀特博士也提出:从进化论角度看,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运动。

在预防血栓方面,走路能保持有氧代谢、增强心肺功能,促进全身从头到脚的血液循环,防止血脂在血管壁堆积,防止血栓形成。


走路防血栓,要注意“三五七”原则


  “三”是指每天要步行3000米以上,且保证30分钟,并坚持做到有恒、有度,过分激烈的运动对身体不利。

 “五”是指一星期要运动五次以上。

 “七”是指运动后心率+年龄=170。例如:50岁的人,运动后心率达到120次。(身体极好者可达到190次;身体不好者不要超过150次,具体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调节)

如果觉得“三五七”原则太难记,那就记住一句话:每天至少快走30分钟,直到身体发热、甚至微微发汗,就达到锻炼效果了。

血栓是隐蔽杀手,99%的血栓没有任何征兆!而且血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、任何时间,严重威胁着生命健康。

 记住“动”这一个字,每天都“动起来”,才能血栓不上身,一生无栓!简单又好用的方法,一定要提醒身边的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