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April 25, 2019

【健康资讯】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饭会被传染吗?



其实乙肝患者(又称乙肝带菌者、B型肝炎带菌者,Hepatitis B)现在很普遍,也就是说几乎每十个人就有一个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。


很多时候,我们总免不了和不熟悉的人一起吃饭,万一碰到有乙肝的,还真会吃饭吃到心里打颤!今天,咱就来说说共餐会不会传染乙肝这个问题!



一起吃饭,会传染乙肝吗?


答案是不会!

虽说“病从口入”,但乙肝病毒真不是从“口”入的!

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四种:血液以及血液制品、母婴、性生活和皮肤黏膜破损



母婴传播指的是携带乙肝病毒的女性在生育期间把病毒传给下一代;

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,多见于输注了携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和血液制品;

和乙肝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(不戴避孕套)的性行为也是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;

皮肤、黏膜破损后,接触乙肝患者的体液(包括唾液、分泌液、乳汁、阴道分泌物等),就有可能会被感染。

这下你明白了吧,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饭是不会被传染的。


除了一起吃饭,日常的学习、工作或生活接触,比如同一办公室工作、同住一宿舍、共用厕所、握手、拥抱、咳嗽、打喷嚏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,都不会传染乙肝病毒。

Tips
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就是接种乙肝疫苗,未感染乙肝病毒者、无乙肝病毒携带者、非乙肝患者(尤其是密切接触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的人)都应该接种乙肝疫苗。

虽然一起吃饭不会传染乙肝,但一起吃饭的时候还是要防一些病的↓↓↓




一起吃饭,可能会传染这些疾病




1
胃病 (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-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)


没想到吧?一起吃饭还会传染胃病!胃病的传染就是这个幽门螺杆菌(HP)。

Hp可通过唾液或口腔分泌物传播,而且传染性很强。平常我们普通的吃饭、碗筷的接触,就有可能产生交叉感染。

此外,这些行为也很容易中招:共用没有消毒的碗筷、水杯、牙具;还有些老人喜欢把食物嚼烂再喂孩子;和已经感染的Hp的人接吻也可能感染……


这小小的Hp是如何在我们身体里作怪的呢?

Hp进入胃内后,会出现短期急性胃炎症状,但更常见的是形成无明显症状的慢性胃组织炎症,或者引起胃和十二指肠溃疡,严重还有可能会引起胃癌(当然会经过一个比较长的时间)!


预防贴士:
①建议家庭分餐、不要口对口喂食;
②在外吃饭使用公筷;
③定期消毒餐具,远红外线、臭氧、高温等方式均可杀灭Hp;
④定期查Hp,一旦发现异常,尽早诊断和治疗。



2
甲肝 (A型肝炎 - Hepatitis A)


乙肝我听过,甲肝是什么鬼?

甲肝和乙肝一样,都是由病毒引起的肝炎。这么说吧,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,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(就是这么easy~)。

终于搞清楚它俩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,接下来要讲讲甲肝病毒是咋传播的~

其实,甲肝病毒大多时候是被“吃”进去的。甲肝病毒大量存在于患者的粪便中,如果沾到手上,然后用手接触食物和水,健康的人误食了这些带有病毒的水和食物,可能会引起交叉感染。

预防贴士:
①养成良好卫生与饮食习惯,坚持饭前、便后洗手;
②不吃生冷、不干净的食物;
③定期消毒餐具。



3
伤寒 (Thyfoid)


这个疾病听起来可能有点陌生,但传染力很强,而且能通过共餐传播。

简单的说,它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

伤寒是典型的“病从口入”。和甲肝病毒传播方式类似,致病菌随患者粪便排出后污染了食物和水,健康人吃了这些食物和水就容易被感染。(不好意思,又来恶心大家了~)


伤寒的预防方式和甲肝一样,小编就不赘述了。

总的来说,一起吃饭最要小心的就是幽门螺杆菌了,让胃好好的吃嘛嘛香!

看完顺手点个

【健康资讯】6个动作自测衰老程度,不服老的进来试试







谁都不希望“未老先衰”,但忙碌的生活让我们没时间锻炼。久而久之,爬三层楼梯都喘粗气、没走几步路就喊累……如果出现这些状况,就需要警惕,衰老正在走近你。


英国心脏基金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,44%的成年人从来不锻炼,使得很多人的身体提前衰老。

除了去医院体检,还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,可以知道自己现在的身体素质怎么样?小编推荐6个简单动作自测衰老,花一分钟给身体做个素质体检吧。






上肢力
俯卧撑

俯卧撑要求身体保持平直,使腰背肌、腹肌、腿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。俯卧撑不仅能反映出一个人上肢力量的强弱,还能检测出整体力量的强弱。



一个标准的俯卧撑,要让身体保持从肩膀到脚踝成一条直线,双臂放在胸部位置,两手相距略宽于肩膀。

年轻人应按照标准要求完成动作,60岁以上老人不要做地面俯卧撑,可采取支撑式的半俯卧撑,即扶着墙或桌椅等支撑物进行。超过70岁就不建议做俯卧撑了。







结果评价:
一般来说,20~30岁的成年男性1分钟能完成17~29个,女性做12~22个,说明身体素质基本合格。如果能做30个左右,说明身体强健;若少于17个或感觉痛苦疲劳,则说明上肢力量减退严重。

30~45岁的男性1分钟完成13~24个,女性做10~20个,视为达标。45~59岁的男性做11~20个,女性坐8~20个,视为达标。

专家提示:
有些人做俯卧撑时两腿无法并拢或身体弯曲,说明腹肌或者腰背肌力量差。建议年轻人每天做2~3组俯卧撑,持之以恒,可维持并增强上肢力量。




下肢力
平衡下蹲

下蹲练习是下肢力量的“观测点”,可检测髋关节、膝关节、臀大肌等的力量。下蹲运动简单易行,看电视、刷牙、看书时都可以进行。


年轻人可双脚平直站立,双手展开与肩同宽,慢慢弯曲膝盖,直到大腿与地面平行,再慢慢回到起初的位置。


50岁以上中年人可采用半蹲,让大腿和地面呈100~120度角。60岁以上老人可坐在椅子上进行测试。








结果评价:
一分钟内,20~35岁男性完成20~30次,女性15~25次,说明下肢力量优秀。

30~45岁男性完成15~20个,女性12~18个,说明下肢健康。50岁以后,做半蹲能完成上述数量,说明身体基本合格。

在没有搀扶或支撑的情况下,60岁以上老人若能在椅子上来回下蹲6~10次,说明腿部力量较强。如果蹲下去起不来,说明你老了;如果能蹲下去并能迅速起来,还能反复做很多次,说明你还很年轻。




专家提示:
大家每天做2~3组下蹲练习,每组30个,对增强腿部力量有好处。




生命力
握力强度


古人用“手无缚鸡之力”形容体弱书生,手部力量的确能体现一个人的身体素质。李相如说,握力是生命力的一种象征。

英国医学杂志《柳叶刀》曾刊文指出,握力不够的人更可能患心脏病或中风。我们可以买一个小型握力器在家测试,观察握力指数,根据公式计算:握力体重指数=握力(公斤)/体重(公斤)×100,即可测试握力情况。






结果评价:
20~35岁男性的平均握力应达到30~45公斤,女性应为20~30公斤,臂力和手部力量强健的人可达70公斤以上。

35~50岁男性的握力应达到20~40公斤,女性为16~35公斤。




专家提示:
握力每增加1公斤,死亡风险减少3%。中老年人更需注意增强握力训练,如果力量不够可以握核桃或养生球,逐渐增加负荷。专家表示握力训练时间长了,你会发现,工作效率也有提高。




心肺功能
走路速度

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发现,走路速度是寿命长短的“预警器”,走路快的老人比走路慢的死亡率更低。专家指出,走路快的人死亡风险减少3倍,心血管系统的状况更好。但要注意,快走不是暴走,心率要保持在正常范围内。






结果评价:

以1分钟为限,每步75厘米为标准,25~35岁的成年人的步数应为90~120步。36~50岁、60~70岁年龄段人群可依次减少10步左右。



专家提示:
一般来说,走得快的人,心脏、肌肉、骨骼等各方面机能都比常人强,平衡、协调能力也比较好,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对意外事故的防范能力更佳;如果走路速度慢且心率变化大,则说明身体机能减退,衰老加快。因此,人们平时需要多走动,有意识地加快速度。





平衡力
闭眼单足站立
人越老,平衡能力下降越快,也就不得不拄拐杖。闭眼单足站立时,人仅靠大脑前庭器官的平衡感受器和全身肌肉的协调运动,来维持身体重心。

这个动作能测出平衡能力强弱和全身状况。单脚站立能有效锻炼大脑的协调性,每天坚持可有效预防老年痴呆。




结果评价:
20~35岁年轻人,闭眼1分钟以上,不晕不倒,说明平衡能力正常。如果坚持不了1分钟,则需要加强锻炼。

36~50岁的人,闭目时间应达到40~70秒。50~60岁的人应保持30秒左右。六七十岁的人如果能坚持1分钟,说明平衡状态很“年轻”。



专家提示:
中老年人做这个动作时,可以先单足站立,随后慢慢闭上眼睛;高龄老人最好靠着墙或扶着东西。




柔韧性
弯腰双手触地
人的身体构造具有非常高的柔软度,经常活动和牵拉都能增强柔韧性,但经常不动就会“生锈”。弯腰双手触地可锻炼腰腹肌肉,更能拉伸很少能活动到的背部肌肉和韧带。

做动作时注意腿直立,腰部往下弯,手臂及头部下垂,悬在空中,尝试双手触地,如果做不到也不必勉强。

结果评价:
20~35岁的人双手至少要摸到地面,身体柔韧性强的人甚至可以紧抱双腿,脸贴在小腿上;36~50岁的人至少要摸到踝关节;50岁以上人群至少要摸到小腿位置。

通常情况下,女性的柔韧性要比男性好。弯腰有助于腰肌、肘部和膝关节锻炼,使肌肉伸拉,腿筋拉长。柔韧性反映身体的软度,软度越好,身体素质和生命力越强,越硬则说明衰老越快。

专家提示:
要想改善背部及腿部的肌肉和腰腹柔韧性,可以每天练习该动作3次,每次3组,连续2~3个月就能改善身体柔韧性。



通过这些简单的测试,就能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初步了解。专家表示,这六个动作虽然简单,但难在坚持。如果能从20多岁的青年期就坚持练习,一直到六七十岁,就能使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。


衰老是万病之源,身体一老化,各项机能下降,离各种疾病也就不远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