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July 25, 2018

【健康资讯】把握好10个“3分钟”,保你健康身体棒棒哒~



我们一天有无数个三分钟在无意间就挥霍掉了,你可能发个呆、刷一下手机、无聊一下就没有了。善用时间,掌握好这10个3分钟,可以让你的身体更健康~

1、刷牙持续3分钟

韩国牙科界一直倡导“3-3-3刷牙法”,即每天刷牙3次、在饭后3分钟以内刷牙、每次刷牙3分钟。刷牙的基本原则是“面面俱到”,也就是说,牙齿的外面、里面、咬合面等各个角度都要考虑到。算下来,大约有80多个牙面需要清洁,这个工作量不算小。而一把牙刷在同一时间里只能刷到2~3颗牙齿,因此每次刷牙3分钟才能保证所有牙齿都刷干净。


如果觉得刷牙的3分钟过程太过枯燥,不妨早晨听新闻,晚上听音乐,一边享受一边刷。另外,刷牙最好在饭后3分钟内进行,避免细菌在牙齿表面沉积,防止龋齿。其他时间用清水、盐水或漱口水即可。 


2、水沸后开盖再烧3分钟

经过氯化处理的自来水,其中氯与水中残留的有机物结合会产生卤代烃、氯仿等多种致癌化合物。实验证明,这种物质的含量与水温变化和沸腾时间长短关系密切,而把水煮沸后再烧3分钟,其含量可降至最安全饮用标准,是真正的“开水”。


烧水时,不妨采取三步走:首先将自来水接出来后先放置一会再烧;然后等水快开时把盖子打开;最后,水开后等3分钟再熄火,就能让水里的有害物质有效挥发掉。 


3、吃热喝凉间隔3分钟

严寒冬日,亲友围坐一起热火朝天地吃火锅无疑是一大快事,其间再喝口冰饮,就更“够劲儿”了。然而,这样可能会引起肠胃和血压的“强烈抗议”。吃完热菜后血管会扩张,如果再大量饮用冰水,血管会急剧收缩,血压增高,出现头晕、恶心、胃疼、腹胀等症状。这种做法对血压稍高的人来说尤其危险。


所以,短时间内最好不要食用温度反差强烈的食物。即使吃完热的想喝点冷饮解渴,也要间隔3分钟以上,这样可以减小对胃部的刺激。 


4、开水泡茶3分钟

人人都会喝茶,但冲泡未必得法。最好将茶水先泡3分钟,倒掉水后再冲泡3分钟,最佳水温是70℃~80℃,这样泡出来的茶水色香味俱佳。这是因为,茶叶长时间浸泡于高温水中,就像温火煎煮一样,茶多酚、单宁等物质会大量浸出,使茶水颜色浓重、有苦涩味。


同时,由于一直保持很高的水温,茶中的芳香油会很快大量挥发,鞣酸、茶碱大量渗出,这样不仅降低了茶叶的营养价值,减少了茶香,还使有害物质增多。而泡茶3分钟,茶中的咖啡碱基本上都渗出来了,这个时候的茶,最能提神醒脑。 


5、滴眼药水后按内眼角3分钟

很多人都有同样的困惑:滴了眼药水后,嘴里往往会像吃药一样发苦。这是因为,人的五官是相通的,人的眼睛与鼻腔之间有个鼻泪管,眼药水会从这里流入鼻腔再到口腔,使位于咽部的舌根尝到眼药水的苦味。


正确的滴眼药水姿势是:取坐位或仰卧位,头稍向后仰,眼睛向上看;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轻轻向下拨开下眼皮,右手持药瓶,将药水滴入眼睑1~2滴,再将下眼睑轻轻向上提起,使药液充分分布于结膜囊内;滴完药水后轻轻闭眼,用食指压住内眼角3分钟。这样,不仅能避免药液进入鼻泪管后被鼻黏膜吸收进入血液,还会延长药液在眼球表面停留的时间,让药效更充分。 


6、睡醒后赖床3分钟

统计数据显示,在中风和猝死病例中,近25%的人是在清晨起床发病的,这个时段因此被称为一天中的“魔鬼时间”。医生建议有高血压、心脏病的中老年人,睡醒后不要急于起身,应先在床上闭目养神3分钟再起床。身体可保持原来的姿势,并适当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,这样血压不会有太大波动。 



7、生气不超过3分钟

美国生理学家研究发现,人生气10分钟耗费掉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。更严重的是,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剧烈,分泌物比其他任何情绪分泌的都复杂,且具毒性,因此爱生气的人很难长寿。人生气时,血压瞬间上升,身体不好的人,特别是老人,很容易出现脑溢血、心脏病和心肌梗死。所以,生气不该超过3分钟,即使有气也要来得快去得快,尽快宣泄,竭力保持情绪的稳定。 



8、如厕不超过3分钟

很多人喜欢在上厕所时看书,甚至有人在装修房子时,特意在卫生间安设书架、报架。 

排便时,肠道每平方厘米承受着十几到几十公斤的压力。排便时看书或抽烟,往往导致排便时间过长,如果经常如此,就会造成肠黏膜下垂,导致习惯性便秘、痔疮等疾病的发生。所以,如厕时间最好控制在3分钟以内。 



9、运动间隙歇3分钟

很多人都有运动时上气不接下气的经历,这时应稍微歇歇,其实只要短暂的3分钟,人的肌肉就能完成足够的能量补充,以备下一次运动使用。美国堪萨斯大学科学家研究发现,即使对于像篮球、羽毛球这类剧烈运动来说,中间3分钟的短暂休息也足够了。这样,既不会让身体迅速冷却下来,防止再次运动时出现抽筋、肌肉拉伤等运动损伤,也足以利用这段时间补充水分和能量,让肌肉得到适当的休息,可以有助于更长时间的运动。 



10、每天腹式呼吸3分钟

人的肺容量平均有两个足球那么大,但很多人因呼吸太短促,使空气不能深入到肺叶下端,导致换气量少,所以大多数人一生只使用了肺的三分之一。 


在空气新鲜的户外,每天做3分钟的腹式呼吸。具体方法是:先慢慢地由鼻孔吸气,吸气过程中,胸廓上提,腹部会慢慢鼓起,再继续吸气,使整个肺充满空气,这时肋骨部分会上抬,胸腔会扩大。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~10秒,然后屏住呼吸5~10秒,停顿2~3秒钟后,吐气,接着开始新一次的呼吸。 


【健康资讯】家里有人得癌,你也更容易得



常看健康头条文章的朋友,应该会有印象,我们在谈到一些疾病时,总会说到一句话:如果家里的亲戚也有这种疾病的话,那么你就更得重视了。

糖尿病、脱发、癌症……这些疾病真的和遗传有关?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呢?

这些常见病
确实有一定「遗传性」
1. 脱发
随着年龄增长,越来越多的男性会受到脱发的困扰,据报道, 30 岁、50 岁、70 岁前出现脱发的概率刚好分别约为 30%、50%、70%。


2. 糖尿病
无论是 1 型还是 2 型糖尿病,遗传因素都是影响患病风险的重要因素。

美国的研究显示,家族中没有糖尿病史的人,患 1 型糖尿病的风险仅为 0.4%,而 1 型糖尿病患者后代患糖尿病的风险平均约为 6%。

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有 2 型糖尿病,子女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约为 40%。如果父母双方都有糖尿病,那么子女患糖尿病的可能性会更大。

3. 痛风
如果父母患有痛风,子女患痛风的可能性也会大于其他人。



癌症也可能遗传

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可以降低得癌症的风险,但不可否认的是,部分癌症,也有一定的「遗传性」。

美国癌症协会认为,5%~10% 的癌症和遗传有关。

那家人得了癌症,如何才能确定这是不是遗传性癌症呢?先要弄清楚 3 个问题。

1. 患病的是谁?

在亲属中,是不是有两人以上患同一种或者相关癌症?

患者和自己的亲属关系越近,对自己的影响越大。

如果患病的是至亲,比如兄弟姐妹、父母等,那么就要注意相应的风险了。

2. 患病者的年龄?
诊断出癌症时的年龄越小,那么癌症的家族遗传倾向就越大。

如果是 60 岁以上的两个亲戚得了不相关的癌症,那很可能和遗传没有什么关系。但如果有亲人年纪轻轻,比如 20 岁,就患上了结直肠癌,就要引起重视了。



3. 患什么类型的癌症?
经过努力,科学家们已经找出了一些可能会出现家族史的癌症,包括乳腺癌、卵巢癌、结直肠癌和鼻咽癌等。

因此,如果家族中有多人患有同一种癌症,那么确实要提高对这种癌症的警惕。

不过遗传具有复杂性,隔一代甚至更多代遗传的情况也并不少见。

光看亲戚的疾病史可能还不够,想知道自己患某种癌症的风险是不是比别人高一些,基因检测或许能对你有所帮助。

基因检测有什么用

如果基因发生了「故障」,有一定概率会影响到人体细胞的正常活动。

基因检测可以辅助我们提前知道身体的是否有发生「故障」的风险,为预防和检查癌症提供帮助。
 

如果基因检测出患癌高风险,意味着在同样的环境中和生活习惯下,你可能比别人更容易得癌。

当然,疾病的发生往往是非常复杂的,基因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。检测显示患癌的风险高,但你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的话,未来不一定会得癌。

基因检测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生活预警,督促你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。

这 4 招,帮你降低患癌风险

1. 多运动
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,特别是免疫系统功能及调整身体激素分泌,这些都对癌症的预防有重要作用。

研究表明运动能显著降低患肠癌乳腺癌的风险,和一般人群相比,患病风险会降低 12~24%。

2. 戒烟
吸烟是导致咽喉癌、肺癌的重要因素。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,建议戒烟。如果是癌症高风险人群,戒烟更是刻不容缓。

3. 均衡饮食

注意每天都要吃水果蔬菜,饮食上少糖少油。烹饪方式的选择上,多吃蒸煮炖拌,少吃煎炒烹炸

同时不吃霉变的食物,少吃咸菜等腌制食品。

4. 做体检
如果你有非常明显的家族癌症史,不用恐慌。你只是需要比其他人更重视体检,有时还要在医生的建议下,增加相关检查的项目和频率。

健康无恙当然最好。万一有异常,及时检查也能帮助我们早发现、早处理,把疾病的危害控制在最小。

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我们全面、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身体。

可以到医院相关科室,在医生指导下,一起进行体格检查、病理检查、影像学和基因检测等,结合医生的建议进行预防和诊断。

比如乳腺癌可以做钼靶或乳腺超声,胃癌可以做胃镜,肠癌可以做肠镜等。

Sunday, July 22, 2018

【健康资讯】随便吃这种药危害很大




感冒时,有好心人说:吃点消炎药好得快。
咳嗽时,又有好心人说:吃点消炎药好得快。
咽喉肿痛时,又有好心人说:吃点消炎药好得快。


这些场景和对话,估计每个人都经历过。

但其实这些都是好心办坏事的经典例子——滥用抗生素。

滥用抗生素会催生出现有手段无法治疗的「超级细菌」,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,每年全球约 70 万人死于耐药菌感染,大部分在发展中国家。

最近的统计预估数据表明,到 2050 年,这个数字可能会上升到 1000 万,比预计的患癌症死亡人数还多!

所以,关于抗生素和消炎药的问题,小编觉得说多少次都不算多,今天再给大家讲一讲。


消炎药
其实是个「民间概念」
大家常说的「消炎药」,其实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医学概念。

如果一定要谈消炎药,只能从字面上理解——消炎药应该是指消除炎症的药。

粗略地讲,炎症的典型表现无非就是「红、肿、热、痛」,那么,最接近这个概念的药是「解热镇痛类」药物。


比如布洛芬就是典型的解热镇痛药,它可以直接对抗发烧、疼痛,算得上是「消炎药」。
一些激素也有抗炎的作用,通常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这里就不提了。


但抗生素不一样,它能对抗一些引起疾病的细菌,直接对病因治疗,并不会去「消炎」,所以抗生素并不是「消炎药」。

如果你还不明白,那就记住这句话:


抗生素和消炎药之间的关系,就跟「柴可夫斯基和公交车司机」差不多。千万别乱吃抗生素。



把抗生素当消炎药吃
只会坑了自己

其实滥用抗生素是全世界都有的问题,而滥用抗生素的后果是——细菌耐药。

通俗点说,细菌耐药一旦形成,就会让许多原本有效的药物逐渐失效。

你也不希望将来自己遇上细菌感染时无药可救吧?


只要一招
就能区分消炎药和抗生素
可能大家要问了,药那么多,怎么知道哪个是抗生素,哪个是解热镇痛的消炎药呢?

其实只要一招——看说明书。

抗生素的说明书里会有「对于 * * 细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」字样,而解热镇痛的消炎药则没有这句话。

下次买药或吃药前,一定记得看说明书,切记。


真正需要吃抗生素的人
一定要记住 3 件事

这三件事就是:


别觉得自己好了就不吃药,一定要按疗程用药。
别觉得自己好了就不吃药,一定要按疗程用药。
别觉得自己好了就不吃药,一定要按疗程用药。


感染细菌生病了,需要吃药,吃了两天觉得好了一点,怕所谓的「副作用」就不吃了,这种情况我们都很熟悉。

实际上,这样也是坑自己。

因为细菌就像是杀不死的小强,用抗生素对付它们,如果不「株连九族、赶尽杀绝」,产生了耐药性,它们就会吸取教训、卷土重来,而且每次重来都会比前一次厉害得多,到那时,我们就傻眼了。

那么,药该吃多久?

其实抗生素说明书上一般都写明了治疗周期,吃药的时候请不要少于这个时间,不要随便停药。

另外,医生也会交代吃药时间的,大家要听话哦。


最后请大家花一分钟想象一下,如果抗生素滥用得不到遏制,将来你受到细菌感染,在医院中等待救治,但是医生却无力阻止细菌的蔓延和传播。

如果你不希望有这一天,别忘了把这篇文章转发给身边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