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February 28, 2020

【健康知识】小孩验血知识!值得您收藏!!!

宝宝生病必做血常规吗?

  血常规化验属于辅助诊断,不是孩子一生病就必做的检查。验血在感冒或流感初期是没有意义的,因为它的结果对治疗没有帮助,因为感冒流感都是病毒感染,抗生素没用,即 使白细胞偏高。

  但如果病人的烧过个4-5天没有退下去,或者精神或呼吸愈来愈差,那时候再验血才有意义。如果白细胞很高,那要考虑有没有肺炎等并发症。如果不高,有时可以再观查一两天。




做了血常规就能认定出孩子生了什么病吗?

  血常规化验不是定性诊断试验,结果必须结合临床分析才有意义,血常规和CRP不是唯一判断细菌感染的指标,还需要结合宝宝当时的病情,很多应激都可以造成白细胞和CRP的升高,的确容易和细菌感染混淆。明确病因是重点。


血常规报告单中常见项目解析

  如果宝宝出现了发烧、面色苍白、精神萎靡、身上有出血点等状况,宝宝就需要化验血常规了。血常规的报告单上会有很多项目,想必很多妈妈都不是特别懂,下面和小编一起来学一学吧。

  1、血红蛋白测定(Hb),判断贫血的常用指标,低于正常值则表示宝宝贫血。

  根据血常规,血色素在正常范围,还不能诊断贫血。如果是指尖取血,在取血过程中,挤压指尖,肯定会造成组织液与血液混合,引起血液稀释,致测定值偏低。六个月婴儿该添加辅食了。辅食应该为富含铁的婴儿营养米粉,继之菜泥、肉泥、鸡蛋黄。只要辅食营养丰富,自然能满足铁的供给。

  2、C反应蛋白(CRP),判断感染严重程度的常用指标。

  发烧到医院,医生常建议检测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。何为C反应蛋白(CRP)呢?它可在各种急性炎症、损伤等发作后数小时内迅速升高,并有成倍增长之势。病变好转又迅速降至正常,其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,被认为是急性炎症时反应最主要、最敏感的标志物之一。

  如果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至少超过15×10*9/L和CRP(C反应蛋白)超过30,才可能是细菌感染。这是一个初筛的检查,可以判断孩子是不是细菌感染。白细胞也可以判断孩子是不是细菌感染,但CRP更敏感一些,它比白细胞出现的时间更早。

  CRP在炎症反应的数小时内血浆浓度急剧上升,2~3天左右达到高峰,病情恢复后逐渐下降恢复到正常,因此也被看作为有无感染等疾病的活动性指标。CRP 正常参考值为0~10mg/L,在细菌感染时明显升高,病毒感染时不升高或仅轻度升高(病毒感染通常CRP<30mg/L)。此外,应激也会出现CRP的 升高。另外,CRP还和一些严重疾病有关系,比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、川崎病、风湿热等。


  3、白细胞计数(WBC)和中性粒细胞比率(N%),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的常用指标。

  白细胞高,同时淋巴细胞高,并不能说明是细菌感染;只有同时中粒细胞高,才可能考虑细菌感染。普通细菌感染也未必用抗生素,只有严重细菌感染(白细胞超过至少15),中性粒细胞超过80%,才需考虑使用抗生素。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,要根据孩子的病史、表现,再结合化验决定。

  简单判断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可以看白细胞计数(WBC)和中性粒细胞比率(N%)。

  如果有感染症状,WBC和N明显增多,判断可能存在细菌感染,WBC正常或低于正常值,判断可能存在病毒感染。

  但是,白细胞特别高也不一定是细菌感染,如淋巴细胞显著增多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。

  4、血小板计数(PLT),反映凝血功能的常用指标。

  血小板主要反映了凝血功能。如果血小板明显减少,考虑存在凝血方面的问题,医生会根据情况考虑做进一步检查诊断。血小板计数低,提示有出血倾向,需进一步查明原因。部分孩子血小板计数高,提示可能病情严重。

  5、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和绝对值。

  中性粒细胞主要是针对细菌的,当孩子的身体受到细菌感染的时候,中性粒细胞就会增加,来杀死细菌。

  如果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降低,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应地就要升高,说明孩子可能是病毒感染。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。如果它低于正常值而淋巴细胞增高,说明有病毒感染。

  6、嗜酸性粒细胞(EOS)绝对值和嗜碱性粒细胞(BASO)绝对值。

  它们是判断孩子是否过敏的指标之一。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,往往提示孩子存在过敏性疾病,也可能为寄生虫感染。


  7、淋巴细胞绝对值和淋巴细胞百分率。

  淋巴细胞主要通过分泌抗体来对抗病毒的。如果这两个值高出正常值,就说明孩子可能是病毒感染。

  血常规等检查都是辅助检查,临床表现(症状、体征)才是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。不要没有任何症状表现时,通过血液检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。再有,4-6岁期间, 正常孩子血液中就是以淋巴细胞为主;4-6岁后才以中性细胞为主。白细胞总数会随着孩子长大逐渐稳定于10以下。辅助检查不能喧宾夺主。

  8、单核细胞百分率和单核细胞绝对值。

  单核细胞是吞噬细胞,吞噬细胞对病毒和细菌都有作用,反映了病毒状况,可以看出疾病发展的程度。

Saturday, February 22, 2020

【新冠肺炎】发热咳嗽,担心是新冠病毒感染怎么办?

在疫情期间,大多数人神经紧绷,在身体出现平时常见的发热的症状时,会担心自己会不会是感染了新冠病毒。
其实不必惊慌,了解关于体温几件事,冷静处理。



01

人为什么会发热?



发热是一种临床症状,并非特指某种疾病。正常情况下,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,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。
当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,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时,使得产热过程增加,而散热不能响应地随之改变的话,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,导致发热。

02

体温正常范围是多少?



在健康状态时,人体的体温一般是比较恒定的,即保持在37℃上下(大致介于36.2℃~37.2℃)。不同的测量方式,体温正常范围也有所区别。



03

测量体温时注意事项



正常人的体温在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时,也会出现合理范围的波动。

环境因素:当气温偏高时,体温会略有升高
时间因素:一般来说,早晨体温会略低于下午
年龄因素:婴幼儿体温高,老年人体温低
生理因素:女性在排卵期、妊娠期,体温也会略高
身体状态:在运动和进餐后,体温略高


在测量体温时,要注意以下几点,尽量保障测量结果的准确性。


04

发热≠感染新冠病毒



不少人担心:出现发热,是不是意味着感染了新冠病毒?其实并不一定。


05

不同程度的发热,该如何防护?



如果体温略微超过 37.3 ℃,身体没有其他不舒服,而且没有接触过可疑传染源,可以先在家观察。
需要注意的是,捂汗退烧不可取。因为在发热的情况下,盖着被子,反而会影响身体散热。建议的物理降温方法是用湿毛巾、低浓度酒精擦身体。

观察期间注意防护,避免交叉传染:
· 咳嗽或打喷嚏时,用纸巾或袖子(而不是手)遮住口鼻。
· 多用肥皂洗手,每次至少20秒钟。如果没有肥皂和水,请使用酒精类洗手液。
· 让老人、小孩、免疫力较弱、患有慢性病(如心脏病、肺病、肾病、糖尿病)的人不要接近自己。
· 私人用品(碗筷、被子、毛巾、衣物、被褥等)不能与他人共用。而且用完后要及时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。



如果体温超过38C°、且持续不退,有咽痛和咳嗽严重、呼吸困难等不适,除了到就近的医院及时就医。

就医时同样需要做好防护:
· 出发前同样要戴好口罩,陪护照顾者也要戴好口罩。
· 尽量开私家车、打车去医院,距离较近的话也可以在骑车、步行。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,防止与太多人接触。
· 到医院后,直接去发热门诊挂号,配合医护人员问诊与检查。

【新冠肺炎】如何延长口罩使用寿命?

经过长时间的奋战
目前口罩也用的差不多了
那么
如何在口罩供不应求的阶段提高口罩的使用寿命呢?




一个口罩是否可以循环使用?


*普通公众使用一次性医用口罩就可以达到防御作用,公众没必要佩戴N95一类专业医用防护口罩。

1.如果需要去商城、超市等人口密集的区域,口罩使用时间不能超过4个小时。需要及时更换!
2.如果没有出入人员密集、医院等特殊场所,未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,一次性医用口罩可以循环使用。
3.如果是自己宅在家中、独处在自己的私家车中、散步在人烟稀少的公园中,是可以不佩戴口罩的。






使用过的口罩如何存放?


口罩能否重复使用取决于口罩是否清洁、有无破损。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,可悬挂在干净通风的地方,或者放在清洁、透气的纸袋中。摘口罩一定要注意使用清洁过的手,将朝里的一面保持清洁,不要遭受到污染。

建议如果口罩肮脏了,还是丢了吧






口罩是否可以消毒后重复使用?


如果干净的,可以。使用后的一次性医学口罩,以家用保鲜袋包裹,家用电热吹风处理30分钟后可再次使用,不影响其原有的滤过截留效果,并可灭活污染的病毒


以下方式不推荐


不推荐医用酒精喷洒:可导致多类型口罩防护力明显降低。
不推荐蒸煮口罩:沾湿的口罩防护层的孔径发生变化,防护能力降低。
不推荐烤箱、微波炉加热:高温过高可导致口罩材料结构改变,防护能力下降。





让我们一起携手共进,攻克难关。
武汉加油!中国加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