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每天上上下下,走走停停,双脚每天的工作可是不少。虽然平时不觉得什么,可脚丫子一旦出现了什么不舒服,真的很影响生活质量。
其实,双脚的某些症状,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身的健康状况。这篇文章列举了双脚 7 种常见的异常,并简单分析了可能的原因和应对方式。
1# 脚冷
多数情况下,脚发凉,其实是正常的生理现象,不用担心。在觉得寒冷时,为了保证核心内脏的温度,流向体表和四肢的血液会减少。所以,最先感觉到凉意的往往是手脚和脸。女性对温度的变化更敏感,发生手脚冰凉的几率会更高。
久坐久站之后,动动腿,会改善脚丫冰凉的情况。天气冷时,还可以穿厚一点的鞋袜保暖。需要留意的是,如果脚冷还伴有颜色的变化以及发痛发痒,要小心雷诺氏病。同样的,甲状腺功能减退、糖尿病、硬皮病等,也可能造成双脚冰凉。
如果总觉得凉凉的,可以去医院,问问医生看,是不是身体出了问题。
2# 脚肿
久坐久站,因为重力,血液会聚集在下肢静脉,由于压力,血管跑到组织里的「水」增多,腿脚就肿了起来。
多走动,活动下肢肌肉,可以缓解腿脚肿的情况。另外,把脚翘起来,抬高下肢,也可以减少下肢血液的充盈状态。
有时,脚肿是某些疾病的表现。如静脉血栓会引起下肢伴有疼痛的肿胀。心脏衰竭,也会出现下肢水肿。肝脏、肾脏的疾病,会因为影响体内液体、盐分和蛋白质的代谢,而出现脚肿。
除此之外,某些药物,如激素、甘草制剂和地平类降血压药,也有导致脚踝周围肿胀,但一般没有明显的疼痛或者行走受限。如果常常出现腿脚肿胀,尤其还伴有疼痛或其它不适,去医院明确一下原因为好。
3# 脚痒
除了痒,是不是还有脱皮、水疱、脚皮粗糙的情况?这种情况,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足癣,即脚气了。另外,也有可能是湿疹、汗疱疹等。
脚癣是真菌感染引起的,轻的趾缝间会脱皮,严重的会在足底、足侧起水疱。再严重的,会起更大的水泡,甚至发生癣菌疹。
发痒、起泡、脱皮大家很容易判断是脚气,自己涂些抗真菌的药就治了。但有一种情况容易被忽视,就是脚跟粗糙。「角化过度型」脚气,通常的表现就是脚后跟、脚侧面的皮肤又厚又粗。这种情况下,不仅需要去死皮,也要用抗真菌的药物。
如果脚痒严重,且用药后也没有缓解,别拖,去医院让医生瞧瞧。
4# 脚跟痛
脚后跟疼的原因很多:跖筋膜炎、足跟脂肪垫炎、跟腱炎、跟骨骨内压增高症、跟骨骨刺、滑囊炎…… 总结起来,脚后跟疼多见于慢性劳损、运动损伤等,多是因为「无菌性炎症」。
如果排除了骨折、跟腱问题、肿瘤等情况,应对脚后跟痛,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。
- 多休息、减少负重。
- 不要穿平底鞋和薄底的帆布鞋,有缓冲的运动鞋是更好地选择。
- 适当热敷。
- 使用消炎镇痛药。
- 拉伸跟腱及脚底筋膜。
还是那句话,如果脚跟疼总是不缓解甚至加重,记得及时看医生。
5# 扁平足
看看脚印,如果能看到大部分脚掌,则是扁平足。有些人虽然是扁平足,但没有不舒服。只有觉得疼了,才称之为「病」。
扁平足的朋友,更容易发生足底疼痛,且速度、耐力也不如正常足,更容易疲劳酸痛。严重时,还可能影响体态,形成脊椎侧弯,导致斜肩等。
肥胖、站立过久、休息不足、足部韧带或肌肉萎缩损伤,以及关节退变、糖尿病、类风湿关节炎等,都可能造成扁平足。
早期可以通过减肥、矫形鞋等改善,如果保守矫正效果不好,或已经影响生活,应该让医生评估是否应该手术。
6# 拇外翻
如果大脚趾往外偏超过了 15 度,而且被挤到了第二个脚趾的上面或下面,通常就是拇外翻了,也叫「大脚骨」,女性多见。
如果不加重视,大脚趾会偏得越来越厉害,第一脚趾的凸出来的关节会发炎疼痛。畸形的地方也很容磨出老茧甚至鸡眼。看似小事,但很影响生活质量。
穿了不合适的鞋子,容易得拇外翻。所以,对于轻度拇外翻的朋友来说,换一双前部宽松的鞋,或者使用辅助矫正器,是对足部恢复有帮助的。而如果畸形严重,就需要手术了。
7# 糖尿病足
血糖控制不好,持续在高水平或总有波动,会引起小血管和神经损伤,足部伤口或溃疡更容易发生感染、坏疽,变成糖尿病足。
有糖尿病的朋友们,检查一下,自己的双脚是否常常发凉肿胀,伴有麻木、疼痛或感觉迟钝?足背动脉搏动有没有减弱?脚上是否有很久不愈合的伤口?有没有肌肉萎缩或畸形?
糖友们一定不要忽略双脚的异常。除了好好控制血糖水平。还需要注意保持脚部皮肤的清洁和湿润温暖,不要受伤。
通过上面简单的介绍,大家对自己的双脚健康,有没有多了一些了解?如果自己的腿脚真的存在提到的情况或是有其他不适,记得及时去医院明确原因,并咨询医生如何妥善处理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