癌症现在越来越常见,晚期癌症也不少,于是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疑问:
每年都做了体检,结果正常,为什么很多人一发现就是癌症晚期?
是体检项目不好,还是医生能力不够?
| 这个黑锅,「他们俩」都不背…… |
先说体检。 一般人每年进行的常规体检,主要是为了了解整体健康水平。常见的检查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两类:
- 体格检查:呼吸、心跳、身高、体重、面容、体态……总之要从头到脚看一遍;
- 仪器检查:血常规、肝功能、肾功能、B 超、心电图等。
这些检查能帮助大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及重要器官的运行情况,也可以发现一些常见慢性病,比如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。
但可惜的是,绝大多数癌症在早期的时候,常规体检并不能发现。所以,既不是检查项目的错,也不是医生的锅。
那么真正可能的原因是什么?
原因一:早期症状太不明显
前面咱们提过,绝大多数癌症早期症状不明显。当然,癌症有很多种,下面我们以常见的肝癌、肺癌、胃癌为例说明:
肝癌症状:肝区疼痛、食欲下降、乏力消瘦、发热黄疸
肝脏号称「哑巴」器官,由于肝脏本身没有痛觉神经,只有包膜有神经覆盖,只有肿瘤长到一定体积,才会压迫包膜产生痛觉。加上肝脏代偿能力好,只有大部分肝脏坏了,才会有明显的肝功能异常。如果平日不主动体检,很难发现肝脏问题。
肺癌症状:咳嗽、咳血痰、胸闷胸痛、发热气促
肺处在一个偌大的空腔里(胸腔),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是为肿瘤生长提供了场所,所以难以产生肺压迫的症状。当肿瘤压迫和侵犯气管时,咳嗽血痰症状才会比较明显。不过出现这些症状去检查时,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。
胃癌:上腹饱胀不适、食欲减退、嗳气、反酸、恶心、呕吐、黑便
上面这一串不舒服症状,是早期胃癌的表现。大家肯定看出来了,这些症状太平常、太普通了,和胃炎、胃溃疡、胃良性肿瘤的引起的症状太相似了,所以就算发生了胃癌,可能人也没感觉,以为只是平常的「老胃病」。
原因二:可能是两件事没做好
癌症生长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,只有到了后期体积疯狂变大,肿瘤侵犯血管、压迫神经和周围器官,才会引起症状。虽然针对癌症相关的检查很多,但到目前为止,还没有一种检查能 100% 查出肿瘤,总会有遗漏。
而且,就算能把全身上下都清扫一遍,这一套检查下来费用巨大,对身体的影响也不小,所以根本不现实。
现在大家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,但对疾病风险的了解还是不太够,许多人会犯两个错误:
不了解家人的身体状况,不知道自己的患病风险;
忽略了小毛病、小问题,等有症状了、「感觉」身体不好了,才开始规律检查。
细心的读者可能看出来了,这两个问题,就是癌症早发现的关键。
了解自己的患病风险,才能有效预防
了解常见癌症的高危因素,看看自己是哪种癌症的「高危人群」,有针对性地检查,才是明智之举。还是以常见的几种癌为例:
1. 肝癌
高危人群:年龄大于 40 岁(特别是男性),有喝酒史、被查出过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、或有慢性肝炎病史;家族中有肝癌患者。检查方法:高危人群要做好肝癌的相关检查,方法是腹部超声检查 + AFP(血清甲胎蛋白),有必要的话,半年复查一次。
这是目前比较理想的筛查方案,可大大减少肝癌漏诊。
2. 胃癌
高危人群:40 岁以上,有以下任何一条就属于高危人群:有胃癌家族史。
有癌前疾病(慢性萎缩性胃炎、疣状胃炎、胃溃疡)和癌前病变(胃粘膜肠化、不典型增生)的患者。
还有一些明确的危险因素,如幽门螺杆菌感染、吸烟、高盐饮食和其它饮食因素。
胃癌高危人群,特别是有慢性萎缩性胃炎、幽门螺杆菌感染,需每年做一次内镜(胃镜)检查 。
检查方法:
- 胃镜是目前最直观、有效的检测手段(胃癌检测的金标准);
- 钡餐造影是胃癌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;
- 胃蛋白酶原检查,胃癌标志物(血清 MG7-Ag)检测等。
3. 肺癌
高危人群:- 年龄 ≥ 55 岁,吸烟 ≥ 30 包年,且戒烟未超过 15 年;
- 年龄 ≥ 50 岁,吸烟 ≥ 20 包年及额外的肺癌危险因素(如家族史、职业接触史等,但不包括二手烟)。
注:包年是「每天吸烟的包数」乘以「吸烟的年数」
检查方法:
- 低剂量螺旋 CT;
- 肿瘤标志物(CEA 和 NSE 等)。
癌症的种类很多,这里只谈了最常见的 3 种癌症。
每次我们说起癌症都会提到「早发现、早治疗」,不过只有了解了相关知识才能及时发现,治疗起来效果才会更好。
所以,不想「癌症一发现就是晚期」,还要做到的一点是 —— 多学习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