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都知道,糖尿病血糖控制,讲究一个稳字。但是,还是有不少糖友有这样的疑问: 为什么血糖控制不是追求越低越好,而是要讲究平稳? 怎样才能算是「血糖平稳」?
今天小康就和大家好好讲讲,血糖平稳的事儿。
血糖控制,为什么求稳不求低?
1. 血糖不求低
许多糖友认为血糖越低越好,拼命控制饮食,甚至擅自加药,这样极有可能诱发低血糖。 而糖友发生低血糖十分危险,能够引起昏迷,诱发心梗、脑卒中等,救治不及时,甚至有生命危险。2. 血糖讲究稳
血糖不稳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:
- 血管受损:波动性血糖,更易引起血管受损,导致动脉粥样硬化,造成心脑血管病变,引起冠心病、脑梗塞等。
- 肾脏和视网膜细胞受损:大起大落的血糖,使肾脏和视网膜细胞大量受损,导致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、发展。
- 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下降:血糖忽高忽低,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 β 细胞也「心力交瘁」,分泌功能大打折扣。
- 损伤神经:血糖的迅速变化,还可能引起感觉神经的损伤,引起手足麻木、疼痛等症状,于是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」就找上门了。
我们的血糖是一直在变化的。吃饭后血糖升高,餐后随着时间延长,血糖逐渐降低。
血糖最高点多出现在早餐后 1 小时,而最低点出现在凌晨 2~3 点。 正常情况下,一天内的血糖波动幅度小于 2~3 mmol/L。每天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一般在 0.8 mmol/L 以内。
糖化血红蛋白:
血糖的大趋势
我们常常在检查单上看到 HbA1C 的字母缩写,就是糖化血红蛋白。
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同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,与血中葡萄糖的浓度成正比。 大家可以想象,血红蛋白浸润在血液中,如果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很高,那么,经过一段时间,和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也会变多,长期的血糖水平越高,糖化血红蛋白的比例也会越大。
监测糖化血红蛋白,可以了解最近 2~3 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,反映了血糖的大趋势。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水平,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,根据自身病情确定。
一天内血糖变化:
血糖的高峰低谷
虽然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应血糖的平均水平,但是仍不全面。 这是因为,如果血糖处于高高低低、波动较大的情况,平均下来,高低相抵,糖化血红蛋白也可以达标,但这样高高低低波动的血糖,仍可以引起文章开头提到的各种并发症。
对于一天内的血糖变化,血糖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,在 3 mmol/L 以内为好,如果超过 6 mmol/L,则血糖波动大。
对于 60 岁以下、无明显并发症的 2 型糖尿病患者,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 4.4~7.0 mmol/L,非空腹血糖控制在 4.4~10.0 mmol/L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